《长沙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系湖湘大地 情牵脱贫攻坚

2017年大学生暑期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选登
   期次:第413期      查看:55   

  这山,这水,这乡土

■文法学院  靳凯飞

  十万大山深处,千条江河奔涌,不设身处地,你永远不知道这波浪壮阔之处,幽居着多少贫困的乡党,更不会知道维系着中国文化的乡土之根有多么深广……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家乡既无高山,也无秀水,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所以我一直很向往那种山水之间,鸡鸣犬吠,稻香扑鼻的南方乡村生活。当学院发布招募学生参加“情牵扶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后,正在准备考研复习的我,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是自己快要毕业了,却从没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不想留下遗憾。二是一味的埋头书本,到底不如自己去亲身体验。南北方乡村生活有怎样的差异,南方乡民如何生活,这一切我都想去了解。三是身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能参加到国家精准扶贫,受到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历史进程中的自豪感驱使。考虑到这三点,我还是决定报名。坐在去新宁的大巴上,虽然有五个小时的车程,但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风景,连绵的青山,点缀其中如珍珠般的水塘,都让我为自己做了参加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从7月17日到7月31日,为期15天,覆盖三个贫困村的调研活动,已经结束,但回想起此间的种种,还是觉得历历在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无论是山间破败的小屋与村里小洋房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还是空巢老人们瘦小枯干的双手与留守儿童们天真浪漫的眼睛,无论是乡民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品质,还是他们在谈及他人时缄口不言、明哲保身的态度,抑或是谈论对村上扶贫工作的种种不满时的“义愤填膺”,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这15天中,小组成员顶着炎炎烈日,跋山涉水,深入到贫困户中了解第一手情况,反映扶贫工作开展中出现的真实问题,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于我来说,参加这次实践活动虽然辛苦,但却收获颇丰。
  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深入提高。我参加此次“情牵扶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的初衷,本是为增长自己的人生阅历,可当我走到贫困户家庭之中,看到他们生活的现状,听他们讲述对扶贫工作的看法,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那么浅薄。反映贫困家庭普遍存在的困难,反映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省委省政府修改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和意见建议,为全省打好扶贫攻坚战贡献当代有志大学生的光和热,才应该是省委省政府号召大学生投入到扶贫调查活动中来的初心所在。端正了态度,有了这份崇高的使命感,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以深入的调查书写扶贫之问的答卷,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扶贫工作的宏伟蓝图,即使听到一些如“你做这个调查没什么用”的质疑,也不再觉得挫败。因为我们知道扶贫调查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反映一家一户的具体困难,而是为整个扶贫工作全局服务。
  其次是个人素质能力的增长。在生活上,磨练了自己能吃苦的意志和身体素质。7月下旬,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自不必说,所住的地方没有空调,蚊虫倒是特别多。村里近几年虽实现了村村通,但有些地方的交通条件依然很不理想,再加上贫困户居住情况相对比较分散,且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给我们的调查走访工作带来了挑战。这些表面的问题,大家到后面都能坦然接受,毕竟我们是来搞扶贫调查而不是来旅游的。在工作上,改进了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走访中,我们往往遇见如下情况:一是村民不实反映情况,夸大自己的困难程度;二是对他人的情况缄口不言,采取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这无疑影响到了我们工作的开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本着这种原则,我们通过多方打听,多多沟通,多做思想工作,了解到相对真实的扶贫情况。
  最后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到了第一手的扶贫实况,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乡村情况复杂,是尖锐的矛盾集合体。无论是有的村民反映村支两委“关系扶贫”的情况,还是村干部对我们说的“有些村民夸大其词”的问题,都是存在的。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实地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相结合,发现有如下现象需要重点关注:1.因病致贫比例高,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应适当提高。2.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普遍,究其原因还是产业扶贫不到位,急需发展产业解决青壮年就业问题。3.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转变村民观念亟待解决。4.扶贫政策宣传和落实,还不够到位。综上所述,我认为只有通过产业扶贫,转变村民发展观念,才是扶贫的治本之策。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扶贫攻坚更是如此。大学生的力量在扶贫工作进程中虽然微小,但同样不可忽视。希望新宁广大贫困乡亲,依靠自己的勤劳,佐以国家扶贫政策,早日脱贫致富,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不忘初心,坚持到底

■计通学院吴瑶

  时间如梭,期待已久的暑假实践活动就这么不知不觉地结束了,现在回想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此期间,自己有过喊累、抱怨以及担忧的日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外奔波,担心老师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没法按时完成……不过好在实践顺利进行,尽管感觉很疲惫,但是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跟队友们相处也非常愉快。
  短短一周的时间,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实践中,我们采访过致富能手、农村电商、创业青年;走访过偏远的瑶族乡、落魄的小村庄;经过走访,了解了乡村创业之艰辛,孩子们受教育之困难,贫困家庭之不易。记得第一次采访道县蚣坝镇纪委书记李凤仙,一位很年轻的书记。李书记告诉我,大学生毕业选择工作时一定要以兴趣作为选择标准,一旦确定了就要坚持下去。“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这是李书记经历所得,愿自己也能像李书记一样,能够坚持自己所选,永不放弃;记得我们很幸运地遇见了长理已毕业二十年的老校友李清保学长,李学长在基层扎根二十载,不忘初心,奉献农村,一直坚守着长理大学精神: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在李学长身上,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愿自己将来不管从事什么岗位,都能像李学长一样,不忘初心,时刻坚守长理精神;记得有名的“道州风药”创始人冯志江博士,是一位优秀的创业青年,他用行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失败仍咬牙坚持,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之艰辛,创业之不易,创业需坚持。或许自己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但是要像冯博士一样不畏艰辛、敢于拼搏,面对坎坷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到底。

  在这短暂的实践活动时间里,所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非常感谢学校、学院、老师和队友们给予我这么一次宝贵的经历。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能时刻坚守长理精神,不忘初心,坚持到底。


“红色微课堂”走进边城

■能动学院 红烛“红色支教团队“

  为了更好的了解湘西边城的历史,带给孩子们更加生动的红色课堂,我们赴边城举行了“喜迎十九大”———红色文化课堂实践活动。
  在队长李文豪的带领下,我与队友们一同来到了湘西边城。我们首先参观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破旧的娘娘船,队友谢玉莹告诉我们:“1949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时,也是坐船才到的洪安镇。洪安镇是他们挺进过程中的第一站,但当先头部队抵达洪安时,发现架设在清水江上的洪茶大桥被敌人烧毁。无奈之下,两岸少数民族的百姓用8只‘娘娘船’装成两艘简易的渡船,才将大军渡过江。”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住过的房间,房间简陋朴实,两条板凳几块板就搭成了“床”,仅有的物品就是一双破烂不堪的草鞋和一顶蓑笠,家具也只是两张书桌而已。他们和其他指导员穿一样的衣服,盖一样的铺盖,吃一样的饭菜,为全军树立了艰苦奋斗的良好风范。参观完所有展区后,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我们走出了纪念馆的大门。
  在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坐在边城书画院里一同讨论如何将湘西固有的红色资源整合,激活当地学生、村民潜在的红色基因,拓展他们对红色历史的认识和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使他们更好的汲取红色文化的养分。
  通过这次实践课调研,我仿佛又看到了解放军将士们在艰难困苦的年代,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我们应该永远牢记那艰难的革命岁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沿着革命者的脚印,为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做出贡献。
.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569次访问,全刊已有631240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