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们这样突出重围

———记我校首获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两支代表队
   期次:第402期      查看:85   






  在万家团聚的春节前夕,有六位年轻人却早出晚归,泡在实验室里,为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突出重围而努力。
  4月8日,大赛成绩揭晓,这六位年轻人的梦想实现了———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谭艳祥老师指导的蒋文策、余希洋、姚灿棋参赛队与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李建樑老师指导的李舒、丁晓风、谢建康参赛队均斩获国际二等奖。
  

  因志同而道合
  

  “其实我和余希洋的相识很巧合,我们三个的相遇和组队可以说是缘分。”蒋同学微笑着说:
  “有次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数学建模与方法》放在桌子上,余希洋看到了,就走过来翻了翻我的书,向我问了些问题。就这样我们因为对数模的共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而姚灿棋曾经和余希洋一起参加过电工杯,所以我们三个就认识了。”
  因为对数模有共同的兴趣,这三个不同专业的同学走到了一起,结伴参加美赛;因为兴趣,原来为材料学院的蒋文策,在大一下学期选择转入物电专业;因为兴趣,蒋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参加国内大大小小的数模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为兴趣,每次上数模课蒋同学都早早地去到教室,坐在第一排。“学习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面,再一心一意往里面钻。”蒋同学说。
  李舒同学和丁晓凤同学也对数学建模有着极大的兴趣,她们喜欢钻研数学模型各类经典问题,共同讨论各种建模方法,一起研究如何编程,并想办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运行速度。
  不论是余同学、姚同学还是谢建康同学,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好的兴趣点,坚持下去,这样,就算没有成功,也不会放弃。有兴趣,才会往这方面发展,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花时间学习。”
  

  相扶持共斩棘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竞赛要求三人(本科生)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体现了参赛选手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比赛的时间很尴尬,恰好在放寒假期间,大部分同学都回家过年了”,谢建康说,“但即使这样,李舒还是从山西飞回来,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数学建模的学习和训练中。”
  一月的长沙,寒风刺骨,由于放假,取暖设备都停止运作,但是为了保持竞技状态,他们咬牙坚持着,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在训练时,白天学习数学模型知识,晚上完成每个模型论文,一轮又一轮的模拟测试,让人精疲力竭。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谢同学说,他们当时都只有一个信念:做一件事,就要全心把它做好。既然参赛,每个人都要全身心投入其中。
  比赛期间,李舒他们熬通宵赶论文,一直奋战实验室里,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只有黑夜白昼的交替一直陪伴着他们。从选题到数学方法、编程,都深入讨论并详加检验。宿舍里面断电,他们就用充电的小台灯摆在凳子上不断修改论文。
  在比赛时的最后一晚,三个人都没有合过眼,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李同学在飞快地敲击着键盘,丁同学和谢同学则不时地提出论文需要改进的地方。就这样,一边写,一边改,直至第二天早上提交论文,三个人终于完成了比赛。
  蒋文策他们小组在比赛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与小伙伴们一起熬过了比赛时难忘的四天四夜。
  说“熬”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在这三天中,他们的睡眠时间不超过四个小时。但是最考验他们的还不是这个,在第一天结束时,突然出现了拦路虎,赛题几乎无法做下去。队伍成员之间意见出现分歧,几乎因此产生矛盾。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三个人决定去吃顿午饭舒缓一下情绪。说是吃饭,实则谈心,三个人都借此说出心里话和各自的想法,饭菜则是一口未动。但正是这些小意见让他们相互磨合,也让三人彼此更加了解。心结解开后,他们反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默契,从每个组员的思路中各取所长,互补其短,终于拿出了一套满意的方案如期上交。
  练习过程枯燥,比赛时困难重重,他们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不气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千里马”知遇“伯乐”
  
  除了因兴趣而走到一起,因坚持而走到最后之外,六个年轻人觉得,能实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梦想,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老师们的知遇之恩。
  “老师除了教书育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善于发现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特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发挥出他们的潜力。”谭艳祥老师如是道。
  谭艳祥,一位被数统学院的同学们亲切地称为“金牌教练”的老师。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经常鼓励同学们多多参加竞赛,可以说是一位难遇的“伯乐”。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寻找“千里马”,为此,他加入了130多个学生们的QQ群,以便学生有问题能直接向他咨询。
  正因如此,蒋文策同学主动联系上了谭老师,告诉老师他想参加“美赛”的想法,谭老师对此表示大力支持,并且亲自指导。
  从2016年暑假开始,蒋同学便踏上了“征战”美赛之路。在谭老师的指导下,他和小组同学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讨论会。从数学建模方法、历年真题,到英文论文的写作,谭老师都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引导与帮助。
  同谭老师一样有着善于发现的眼睛的还有数统学院的李建樑老师。2016年初,李老师接手数学建模教学任务。他发现,李同学和丁同学不论是在课堂知识的吸收,还是课后的实验,都表现十分出色,成绩优异,并在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中崭露头角。因此,当两位同学把参加美赛的想法和李老师沟通后,得到了李老师的大力支持。
  “李老师平易近人,上课幽默,和我们很合得来,老师在数学建模上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我们受到了许多的启发。”李同学感激地说。
  如今两个队伍的队员,为了坚持自己的学习之旅,正在全力以赴的备战今后的各大竞赛。之前的荣誉并没有让他们产生骄傲,他们依旧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不断迈进。(学生记者 宋书男 杨嘉仪)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565次访问,全刊已有632107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