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出访有趣故事记实

   期次:第399期   作者:■ 粟石恒   

  1993年7月1日,学校党委决定派我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洛克海文大学(LHU)作为期一年的教学工作。在美一年的经历,晚年回忆起来,一些生动有趣故事间或萦绕脑际,现以小品方式记实如下:
  到校之初,恰逢LHU校庆。全校教授、学生代表及外籍教师出席。庆典简朴隆重。主席台无任何装饰,仅校长一人站立其中,宣布庆典开始,极简短致词,宣布教授前排入席,学校军乐队高奏美国国歌,约50多位年长教授头戴方巾帽,身着红领黑长袍,鱼贯而入,全场起立热烈击掌。入座后,校长表彰有成就的教授,宣名后该教授起立,然后全场起立热烈鼓掌。气氛十分庄严动人,我当时就感到:美国教育界如此尊重教师,而庆典活动又如此简约,值得我们学习。庆典在校乐团演奏交响音乐声中结束。
  除原定的教学任务外,LHU有几位文科教授,对中国古典哲学颇感兴趣,要我介绍《周易》、《道德经》、《爻辞》的一些基本知识。这倒让我花费不少时间作准备,因为他(她)不懂中文,得用英语说明。他们则抽时间驾车带我去附近兜风,以表谢意,或邀到家吃中国餐,无一例外的一道菜就是土豆烧猪肉。我深感美国教授待人真诚和热情。回国后先后有三位洛校教授来我家探望,我也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陪同游览了韶山。
  我去美之际,正是克林顿入主白宫之时,开始他颐指气使,白宫谋士建议克林顿多注意《道德经》中的格言:“故贵以贱为本,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意在他本出生低微,何不取谦卑自许之态。有人还要克林顿看《道德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收敛锐气和怒气。我还从资料中发现,里根总统曾在国情咨文中,也引用过《道德经》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指治国,不能折腾。这说明《道德经》的智慧已为美国历届政客所重视。
  中国古籍《孙子兵法》,其重要性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也不在《老子》、《周易》之下,1991年中东战争时,据报道当时美海军陆战队,几乎人手一册。美国各级军校都很重视《孙子兵法》的教学和阅读。如此推崇,出我意料。东南亚各国重视中国国粹,更不在话下。于是我写了一篇短文《国粹在美大行其道》寄给湖南日报,1993年12月发表。因为我看到,当时在我国高校,国粹被冷落,著述难出版,师生的古典知识及传统文化缺乏,甚至数典忘祖,我感到忧虑,故写短文寄回。时至今日,在高校重技术、工具、理性,轻人文教育的倾向似乎依然存在。能否改进余姑妄言之!
  1994年4月LHU国际部邀外籍教师去华盛顿游览,我抽空去了一家书店,却意外发现了有17种不同版本的《道德经》,还有林语堂所写的《老子的智慧》一书,还有最完整的《易经》译本,是德国人卫里贤的版本,其英译本已再版了24版。卫里贤原名RichardWillhelm(1873—1930)是国际著名汉学家、传教士,1899年来中国青岛,同康有为有交往,他的《易经》译本是举世公认的权威之作,离美后,我一直在念想着这位伟大的可敬的文化使者。我曾经把外国传教士都当作文化侵略者,看来不完全正确。
  我访美期间在国内6.4风波之后,中美关系跌至低谷,但我们却始终没有感到校方和美国师生员工有任何不友好的表示,国家关系是政治的事,与政客不同,美国老百姓又很淡化政治,未闻谈论国事,这个移民的国家还是很开放和包容的。1993年10月24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杨洁箎应邀来洛克海文大学作中美关系的演说。LHU国际部主任Mr.Johnston要我也参加接待活动。会议厅座无虚席。校长威廉士、各系系主任、中国留学生、美国教授、台湾教授都参加了。会前在走廊与杨洁篪(现为主管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及夫人、同来的大使馆一等秘书郝守一及夫人见面,并交换名片。会议开始,学校为公使颁发了证章和荣誉证书。杨以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讲演过程中,听众提问多,如关于天安门事件、中国各地是否会独立等,公使都作了正面合理的回答。演讲结束后,我应邀与公使和随行人员合影,参加欢迎公使等客人的party.。期间杨洁篪同志问我:“你的工作还顺利吗?”我说:“还好!”台湾蔡教授提到:1988年前,洛克海文大学学中文的师生不少,各系系主任也参加了。20年过去了,中美关系今非昔比。发生巨大的变化,是国力强盛和正确的对美政策决定了的。她还谈到外交官的一些情况:我们的公使相当于副司长,在美国的工资是260美元(国内不再发工资),我自己每月50美元,当时没想到我外交人员在国外还是比较清苦的。现在国家富裕了,他们的待遇也一定有较大的改善。
  刚到LHU同该校打交道的就是国际部主任Mr.Johnston,他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我在校参加一些活动和应酬,都安排得十分得体和周到。例如到校前就安排了办公室,让我感动的是,在桌上还有一面很小的中国国旗,我立马感受到了对国家的尊重。他的可爱就表现在他顽皮地向我要白沙烟抽,也让我抽他家乡英格兰产的雪茄。我在该校的活动未受到任何限制,并受到尊重。一年来我觉察到了美国的国民素质:普遍的诚实、对政治的淡化、不议论别人和乐于助人。在美国我学到一句成语是:“Keepyournoseawayfromotherpeople”湖南话可译为:“莫探闲事!”“BusinessisBusiness!”公事公办!尽管美国政客纵横捭阖、实用主义,而普通国民还是善良的好相处的。借用林语堂一句话:“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中国文化重实践、重情、重直感、重求道,西方文化则重推理、重逻辑、重剖析、重求知。中国文化情在理先,西方文化则是理在情先。中国人好体悟、心照不宣,西方人看事实、少有权谋、注重科学表征。这些认知不一定准确,只是我访美期间的一些粗浅判断。
  1993年11~12月在美国受邀到学生Ray-mand家中愉快地度过了感恩节和圣诞节。Ray的父亲是镇上教堂的主事,头天让我参观了他的教堂,看到有一架管风琴,我不禁抚琴弹奏了教堂歌曲“SweetHome”和“SicenceNight”(解放前在中学时代县城就有教堂和传教士,学过一些教堂音乐,因为我比较喜欢它的旋律)啊!没想到整个大厅和声轰鸣,我被音乐感动了,心情非常激动。时空跨越40多年,居然把我带回到中学岁月,Ray和他的父亲也非常惊奇,一个中国教授竟也能够在他们的教堂弹奏出圣诞音乐,太美妙啦!啊!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180次访问,全刊已有6283642次访问